南开大学余新忠教授来院讲学交流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24-08-26浏览次数:10

2024年7月11日上午,应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邀请,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得者,南开大学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院长、博士生导师余新忠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并在云亭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317报告厅做了题为“有生命的中医知识史刍议”的专题学术报告。讲座由学院院长张继刚教授主持,学院四十多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余新忠教授首先结合自己以往对疫病和卫生史的研究体会,指出:在继续对“现代性”问题进行自觉反思外,还可以用“生命史学”的理念和知识史的方法与路径,来进一步探究中医知识的演变和建构这一问题。

在余新忠教授看来,所谓“生命史学”,就是关注生命、立足生命,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生命意识,关注具象而有灵性的“人”,围绕着生命的基本特征而展开,并将生命置于整体的生态体系中来认识和探究的历史研究与书写。

知识的历史是什么?余新忠教授在介绍的时候,引用当今该领域最重要的权威彼得·伯克的《什么是知识史》,认为知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建构性、日常性、实践性、具象性和历史性,其与科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知识社会学有一定的区别。简而言之,知识史是探究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建构现实的历史的研究;同时也需注意,我们对知识的认知不能局限于形而上的概念层面,而必须更多地置于社会实践的层面来展开。

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中医的传统不适用于世界的当下,而医学的历史也不总是一个简单进步的过程。那么,何谓“中医知识史”?余新忠教授提出,从知识史学理的角度而言,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视为一种社会的建构过程,并通过过程的梳理探究知识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及其演变,在过程与情境中理解中医知识的生成及其意义,并反思其正当性。

中医知识史不仅关注医学的科学和技术方面,还关注医学知识构建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这些知识对社会文化的塑造作用。余新忠教授在报告中以扬州“名医”李炳为例,指出中医知识史的研究一定要将具象的个体生命置于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情境之中,通过“由谁生产”“为何生产”“如何生产”“如何产生意义”的线索梳理,进而呈现出中医知识史的情景化、实践性和批判性。

在报告的最后,余新忠教授对中医知识史的研究意义进行了简单总结。要而言之,中医知识史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助于超越“传统”与“现代”、“科学”与“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打破有关中医的本质主义的认识;透过贯通生命与历史的疏离,呈现和理解中医人的行动及意义;以及实现史学与医学的双向赋能,打破医疗史研究中内外史的藩篱。

报告结束后,余新忠教授和学院参加交流的教师一起合影留念。